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湖南懷化持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

“綠色存折”收益越來越多(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)

本報記者 孫 超

2025年11月06日08:20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“藍師傅你看看,這老問題解決起來,怕是不容易。”

  清晨,湖南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芋頭村,村民楊通山領著縣林業局工程師藍振盛在山路上走走停停,抬眼遠眺,茫茫林海一望無際。

  指著連綿的青山,楊通山卻眉頭緊鎖。

  芋頭村裡,各村民小組的林地犬牙交錯,有些僅憑老一輩人口中的“那棵大鬆樹”“這塊大石頭”等來劃界。雖然經歷多輪改革,芋頭村的3萬多畝山林中,仍有近萬畝集體林地因各種原因“分不下去”。村民們守著青山,難見“金山”。

  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”,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。

  藍振盛這次來,主要的任務是帶著改革的新精神,幫助林農們攻克老問題、解答新難題。

  “推進深層次改革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”藍振盛拿出手機,點開省裡前不久公布的關於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文件,屏幕上“開展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理五年行動”的字樣很是醒目。

  “明確了時間,情況分得也很細,很及時!”楊通山湊近屏幕逐行細看。

  “對於躺在集體賬上沒分下去的山林,今年底之前就會把收益權實實在在量化到戶,收益權証全部發放到戶。”藍振盛說,“實在是有爭議的林地,也可以先擱置爭議,把收益權怎麼分配商量明白,讓大家把真金白銀拿在手裡。”

  老問題有了合適解法,新動向也有了政策支持。

  說話間,兩人走到了村裡正在建設的林下中藥材基地。基地負責人陳中用正帶著幾十名村民養護中藥材鉤藤。他和芋頭村的集體合作社簽了3000畝林地的流轉意向,明年一開春,這片地還要種上中藥材八角。

  “改革的政策細致明確,我已經研究了好幾天。”陳中用說,“越看越有信心。”經營權証、收益權証、碳匯權証等陸續發到林農手中,林地從“資源”變“資產”。截至目前,通道縣累計發生林權流轉面積超過9萬畝。

  “經濟林木、花卉苗木、公益林天然林補償金收益權、碳匯收益權都納入抵押質押范圍,貸款資金使用范圍也在擴大。”陳中用說。

  碳匯交易等新動能加速涌現。芋頭村有190多畝林地獲得了湖南首批林業碳匯權証,其中就包括楊通山家的3畝山林。

  國家林業相關補償補助資金以及流轉租金是“利息”,依法依規採伐出售是“本金”——在楊通山看來,現在這林子,“就是名副其實的‘綠色存折’”。

  回到山下,村庄裡此時燈火通明,山風穿過林海,樹葉的窸窣聲與村民們的歡聲笑語交織成韻。

  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,繼續探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,激發活力,讓這‘綠色存折’的收益越來越多。”藍振盛說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06日 01 版)

(責編:彭靜、任一林)
相關專題
· 專題報道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