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成寬
2025年11月14日08:41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近來,一種被稱作“智駕神器”的方向盤配重塊在網絡上“走紅”。這些售價數十元的小裝置,號稱能讓車主獲得“全程免接管”的自動駕駛體驗。它看似小巧智能,實則是用來欺騙車輛輔助駕駛系統的“作弊器”,藏著不小的安全隱患。
當前,市面上部分智能駕駛系統要求駕駛員必須手握方向盤,一旦系統檢測到手部離開,便會發出警報。所謂“智駕神器”正是在這個環節鑽空子——通過模擬手部壓力或發送紅外信號,讓系統誤以為駕駛員仍在操控方向盤。這種以欺騙手段逃避安全監測的做法,無疑將自己和他人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。
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目前國內在售車輛所搭載的智能駕駛系統,仍屬輔助駕駛范疇,遠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“自動駕駛”。智能駕駛系統在復雜路況、惡劣天氣等場景下的應對能力有限,仍然需要駕駛員隨時接管車輛。而“智駕神器”在“人機共駕”最關鍵的環節做手腳,使得系統失靈、需要駕駛員介入時面臨巨大風險。
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,此類“神器”的使用,反映出部分駕駛者對智能技術的盲目信任以及安全意識的嚴重缺失。生命無法重來。任何試圖繞過安全機制、將輔助駕駛當作全自動駕駛的行為,都是極度不負責任的,必須予以杜絕。
從號稱能“淨化水質”的“量子杯”,到宣稱可保健的“能量石”……面對各種偽科技產品,不僅消費者需提高警惕、增強安全意識,相關行業、平台與監管部門更要協同發力。
鏟除“智駕神器”生存土壤,汽車企業應持續優化系統的監測邏輯與交互提醒,提升系統的精准性與抗干擾能力。電商平台需加強對此類偽科技產品的審核力度,內容平台則應及時清理相關推廣視頻,阻斷其傳播。監管部門也需加大對銷售使用“智駕神器”等行為的執法力度,同時推動完善相關技術標准,督促行業建立更可靠的身份驗証與行為監測機制。
駕駛技術創新是為了讓出行更安全、更便捷,而非制造新的風險。在邁向高階自動駕駛的道路上,須臾不可或缺的是駕駛者心中緊繃的安全弦。唯有守住安全底線,智能駕駛技術才能真正行穩致遠。
(摘編自《科技日報》,原題為《“智駕神器”是偽創新,更是真危險》)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14日 05 版)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